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2023-08-24 09:31 编辑:衔青 浏览量:
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的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较同类建筑可减少54.8%的建筑碳排放。 本报记者 宋宁 摄
记者 俞圣彤 白雪 卞小燕 薛诚 范昕怡 陈立民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口活动及其碳排放的重要场所,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社区碳排放的降低成为重要指标。随着国内首个《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的发布,“零碳社区”成为热词,多个地方将其列入建设日程。零碳社区是什么?怎么建?近日,记者走访了我省一些正在试点建设的零碳社区。
零碳社区,正从想象照进现实
高品质居住体验,低能耗建筑标准,碳排放为零或接近零,垃圾能够实现自我循环……在我省,这样的零碳社区正在从想象照进现实。
驱车行驶在蠡湖快速路高架上,一片郁郁葱葱的“空中花园”映入眼帘,这是无锡雪浪街道绿地天空树小区的屋顶平台。屋顶平台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呈“品”字形“镶嵌”在周边50余幢居民楼中。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小区居民对穿上“绿色新衣”的美丽家园十分满意。
“超大面积的绿化是吸引我搬到这里的最大原因。屋顶绿化既能美化小区环境,还有利于建筑散热保温,夏天在家门口吹吹晚风、看看夜景,蛮舒服的。”业主陆银燕告诉记者,今年入住后,家人出行更低碳,“下楼就是地铁,通勤上班路上不再堵车,方便又舒心。”
今年,无锡市全面启动零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选取减排潜力较大或低碳基础较好的社区,分类实施绿色降碳技术,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的城市功能单元,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绿地天空树小区成为试点之一。
什么是零碳社区?《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中指出,零碳社区指在社区内发展绿色建筑,创新低碳技术,倡导绿色生活,构建高效、节能、循环利用的体系,通过碳减排和碳中和措施,在社区的建造、改造、运营的各个阶段实现区域内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小于或者等于零的社区。
“含绿量”是零碳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标。绿地天空树小区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垂直绿化等方式,提高社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居民居住体验。同在滨湖区的信捷电气大楼屋顶绿化工程今年也已竣工,配备室外沙发、喷泉、花箱景墙,让市民又收获一处绿色休憩空间。
大面积增加绿化,令居民心旷神怡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绿化废弃物,给社区低碳运行增添不少压力。如何将“绿废”变“绿肥”,成为打造零碳社区要破解的一个问题。
“零碳社区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便是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将修剪的树枝、落叶等集中在园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进行再加工,确保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雪浪街道山水城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科科长叶伟琪介绍,园林绿化废弃物部分经过破碎、二次破碎陈化后形成园林基质,部分通过破碎制成生物质燃料,每年预计可处理3万—5万吨绿化废弃物。
零碳社区的新成效,引领着越来越多市民乐享新风尚。来到镇江市京口区正东路街道京口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楼,不少居民正带着孩子在今年开馆的低碳生活中心体验。500平方米空间内,设置了激光沙盘展示区、发电互动体验区、双碳学堂互动区、低碳书吧畅享区、低碳生活展示区等功能体验区。
功能体验之外,低碳生活中心亦实现了“自给自足”。正东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褚磊告诉记者,社区办公楼4楼屋顶和自行车停车棚顶安装了太阳能面板,年发电2.5万千瓦时,可以满足社区基本用电需求。
零碳场景,技术加持下不断拓展
零碳社区麻雀虽小,同样涉及建筑、能源等大议题。技术加持下的零碳生活场景,还有很多。
在南京江北新区吉庆路上,一座造型别致的木结构建筑引人注目,这是江北新区人才公寓社区服务中心,目前正在试运行。“影响建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建材生产隐含碳排放和建筑运行能耗带来的直接碳排放,这是我们开展零碳设计的主要关注点。”项目设计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炜说,这栋3层建筑,顶面嵌入数千块光伏玻璃,所有的光伏板以最佳朝向融合在屋面上,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建筑物内照明和空调等用电均可就地消纳清洁能源。目前每月可发电1500千瓦时,可以完全抵消建筑本体的能源消耗。该建筑于2019年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零能耗建筑”认证。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走进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零碳社区项目现场,沿海投资工程管理部副主任王春指着建成的几栋楼说,“这几栋都是我们的人才公寓,目前室内外装修都已经完成。整个零碳社区预计明年完工,住宅这块最多可以容纳专家人才、产业工人3000人。”
总投资5亿元的射阳港零碳社区,是射阳港零碳产业园的生活配套服务区。如何做到“零碳”?社区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绿电直供等实现路径。将车棚棚顶改造成光伏发电屋顶,把原来的办公楼玻璃外墙换成可发电玻璃,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绿电供给及零碳闭环管控……待社区建成后,这些“黑科技”的应用,将使“零碳生活”成为现实。
“零碳社区的打造应与光伏应用推广、公共交通新能源化、‘无废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等有机结合。”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零碳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探索在社区内发展绿色建筑,还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减排,与地铁、公交等绿色出行衔接,与践行低碳生活相衔接。
在射阳港零碳园区,一辆长约30米、双车头、酷似高铁的“零碳公交”引人注目,超大尺寸的侧窗玻璃、流线型的车身设计科技范十足,构成了一道穿梭于园区的流动绿色风景线……“该车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可载客305人,主要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的通勤。”据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公路站站长戴启明介绍,与传统公交车相比,“零碳公交”可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同时还具有轻轨、地铁等轨道列车的零排放、无污染特性,并支持多种供电方式。
“零碳公交是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区构建零碳交通网络的重要抓手。”戴启明介绍,未来园区还将布局零碳公交停保场、改造智能红绿灯与智慧公交站台,实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智能公交运营调度和公交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引领零碳交通新风尚。
在盐城远景大道,道路两边的路灯上,都有一个不停旋转的“小风车”,这是最新安装的风光互补路灯,每个路灯上都装有太阳能电池方阵和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组中,风光一体的配置互补性更强、稳定性更高。据介绍,射阳在建的零碳社区都将安装风光互补路灯,为“双碳”目标作贡献。
零碳生活,既在“硬件”也在人心
建筑是排碳“大户”,零碳建筑是零碳社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今后城乡建设领域的大趋势。近日,记者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行的《江苏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已累计建成绿色建筑超10.7亿平方米,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超99%。
“从绿色建筑向低碳建筑、零碳建筑不断迈进,是未来努力的方向。”省住建厅绿色建筑科技处处长蔡雨亭说,为贯彻国家和省碳达峰文件要求,省住建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将于近期发布。《导则》出台后,我省将推动各地以此为标尺,衡量建筑物的碳排放。
“零碳”并不是指不排放二氧化碳。今年7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零碳建筑在实现低碳建筑与近零碳建筑的基础上,可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和与绿色电力交易等碳抵消方式。
“目前,建筑要达到完全的零能耗非常难。零碳建筑更多是一个大理念,大家齐心协力不断往这个方向迈进,能发挥多少力就发挥多少力。”田炜解释,国内高层建筑多,建筑密度高,用能强度也高。通过在屋顶或场地铺设太阳能光伏板,仅靠屋顶有效转化的太阳能抵消高强度用能,难度很大。
蔡雨亭介绍,打造零碳建筑,从设计建造阶段起,就要充分考虑碳排放,还要精细测算好用能与产能的平衡。由于建筑碳排放强度大,零碳建筑当下主要在低密度、小体量建筑中实现。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强度,还需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推动,逐步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建设零碳社区,除“硬件”上的升级改造,还有很重要的“软件”部分——社区居民环保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人离灯灭电节约,刷牙关水易得学,垃圾分类要放对,可回收物别浪费……”在镇江京口路社区宣传引导下,居民张女士成为一名“低碳”达人。出门自带杯子、购物袋、筷子等,家里尽量使用节能设备,把网购的快递盒用来当收纳箱……生活中的“低碳”小贴士,见证着张女士新的生活方式。
零碳社区作为“双碳”目标下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正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国内,虽有不少优秀试点项目,但并未全面铺开。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睿认为,由于缺乏相应的设计标准和政策支持,对零碳社区的建设与规划尚未形成政策驱动力。此外,零碳社区建设和运营成本高于普通社区,这部分成本难以被社区居民所承担。
“零碳社区关乎社会治理,在推进过程中,应打造更多元更具体的场景,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可复制的示范案例。”周睿建议,相关部门可研究制定零碳社区标准规范,出台零碳社区应用示范技术研发补贴、土地供应优先用于零碳社区建设等,并对减排成效进行量化核算。同时,建立可持续的激励机制,鼓励市民形成碳减排习惯,让“零碳”成为新潮流新风尚、新的生活方式。
江苏苏讯网凯发唯一官网登录的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凯发唯一官网登录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阅享南京公众号
苏讯app(苹果)
苏讯app(安卓)
苏讯网头条号
苏讯网搜狐号
苏讯网百家号
苏讯网新浪微博